【校長專欄】6歲前需從遊戲中感覺統合學習 校長鼓勵孩子戶外嬉戲提升學習效能
發布時間: 2021/02/25 19:09
最後更新: 2021/08/23 12:38
著名教育學家皮亞傑(Jean Piaget)認為智慧的根源,是來自幼兒期的感覺運動發展。遊戲能幫助孩子認識四周環境事物,體驗與人合作和分享的樂趣,而合適的遊戲不單有助他們抒發情緒,建立愉快的學習經歷,更可以發展孩子的體能、智能、社交能力、創作力和思維能力。
「從遊戲中學習」已被各國認為是有效的學習策略;六歲前的孩子未能理解抽象的事件,他們需要從生活經驗或遊戲中不斷透過實際的「感覺統合」來學習。「感覺統合」是指身體透過觸覺、 視覺、 聽覺、 嗅覺、味覺、前庭覺、本體覺等,將接觸到的外界環境訊息傳送到大腦,從而作出反應;豐富的活動經驗,能令孩子的感知發展漸趨成熟,而良好的感統更是孩子認知與學習的基石。
戶外感統遊戲更有益
在全球新冠肺炎的疫情下,學校暫停面授課程,孩子轉為網上學習;加上很多時候家長都會忽略孩子體能與肢體協調的發展,在長時間缺乏適切的體能活動下,對孩子的體能及肢體發展,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。教育局亦表示電子學習不適用於學前兒童,但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新世代下,兒童接觸電子產品已是無可避免,建議家長應積極為孩子安排具體能性的遊戲活動,特別是戶外遊戲,不單能促進兒童的肌肉及骨骼發展,更能增強心肺耐力和預防慢性疾病,同時亦能讓孩子抒發情緒。
根據「健康權利國際宣言」指出:「健康不僅是不生病而已,還包括疾病的預防,個人潛能的發揮。」因此,儘管在疫情下,只要爸媽做好個人防疫措施,亦可定期帶孩子到戶外或公園進行活動,就以幼兒學校為例,孩子可在草地打滾、在較大的空間進行跑、跳、追逐、捉迷藏等有組織的遊戲;更可使用滑梯、單車、平衡木、搖搖板、攀爬網架或繩梯等器材,讓孩子的肢體獲得充分伸展。
在戶外遊戲中,孩子透過大腦接收多樣化的感覺刺激,包括空曠的空間感、速度、平衡、離心力等。除此之外,踏單車、參與農耕或進行小木工活動,當中涉及搬運、移動及運用工具時的技巧,不但讓孩子有機會運用不同的觸覺,也能助他們綜合學科,習得新知識與技能,讓感覺統合與個人能力整合,自然地發展。
增強感覺系統 提升學習效能
時常會聽到家長分享對孩子成長的擔憂,例如:「孩子太活躍,總是停不下來,跑跑、跳跳、東摸西碰,坐著身體也搖擺不定,無法安靜下來。」亦有說:「孩子行為呆滯又笨拙,經常跌倒,還有在洗頭、剪指甲的小事上都會哭鬧。」其實除了性格影響孩子的表現外,亦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的徵狀,影響孩子無法正確地處理外界環境中的感覺訊息,以致孩子有可能出現反應過敏或過弱等情況。
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發展及需要,因此,作為孩子的遊戲陪伴者,應先了解他們的需要,進而調整及安排適切的遊戲活動,特別是反應過弱的孩子,要以漸進式引導及鼓勵他們嘗試,無須強迫,例如:孩子害怕盪鞦韆,可先讓他從旁觀看,接著家長陪同孩子只坐不搖,再讓他獨自坐一會,繼而輕輕搖擺,孩子逐漸建立信心,自然會敢於嘗試和樂於學習。
若滿足孩子前庭及本體覺的需要,之後引導孩子進行靜態專注性的遊戲,例如拾葉尋石、進行小木工活動等,讓大腦進行感覺調節,慢慢從興奮的狀態過度至平靜,專注地進入操作性的任務,讓感覺機能逐漸在正常的軌道上發展,孩子便會有穩定情緒,相信有助改善其情緒及學習效能。
你有育兒故事、讀書心得或親子好去處想分享,立即向TOPick【投稿】,被刊登後更有機會獲得精選禮品!
TOPick登陸MeWe啦:https://mewe.com/p/topick
TOPick推出小學各級工作紙,參考名校精選試題,鞏固知識,緊貼學習進度。立即免費下載︰bit.ly/2X96KAZ
【hket TV家庭台】《湊得輕鬆啲》逢周三晚上10點伴你同行育兒路︰bit.ly/35z6COD
撰文︰救世軍錦田幼兒學校 黎慧紅校長